1、雷暴雲的起電
雷暴雲中正負不同極性電荷區的形成過程,稱爲雷暴雲的起電過程。雷暴雲中存在著強烈的飞腾氣流和各種规格及不同相態的水成物粒子,通過擴散、離子捕獲、粒子間的碰撞分離等過程,使不同规格的粒子攜帶上不同極性的電荷,在氣流和重力作用下不同極性電荷發生分離,形成正負不同極性的電荷區。當雷暴雲中局地電場超過約400kV/m時,就可以産生閃電。
2、雷電的分類
(1)雲閃。
通常情況下,一半以上的閃電放電過程發生在雷暴雲內的主正、負電荷區之間,稱作雲內放電過程,雲內閃電與發生幾率相對較低的雲間閃電和雲-空气放电一起被称作雲閃。
(2)地閃。另一類閃電則是發生于雲體與地段之間的對地放電,稱爲地閃。一次完整的地閃過程定義爲一次“閃電,其持續時間爲幾百毫秒到1秒鍾不同。一次閃電包括一次或幾次大電流脈沖過程,稱爲“閃擊”,其中最強的快變化部分叫“回擊”。閃擊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为几十毫秒。闪电放电可以辐射频带很宽的电磁波,从几Hz到上百個GHz。
3、雷擊的幾種形式
a、直接雷擊
閃電直接擊在建築物、其他物體、大地或防雷裝置上,産生電效應、熱效應和機械力者。
b、感應雷擊
閃電放電時,在临近導體上産生的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它也许使金屬部件之間産生火花。
c、雷電波侵入
由于雷電對架空線路或金屬管道的作用,雷電波也许沿著這些管線侵入屋內,危及人身安全或損壞設備。
d、雷擊電磁脈沖
是一種作爲幹擾源的雷電流及雷電電磁場産生的電磁場效應。指閃電直接擊在建築物防雷裝置和建築物临近所引起的效應。絕大多數是通過連接導體的幹擾,如雷電流或部分雷電流、被雷電擊中的裝置的電位升高以及電磁輻射的耦合傳導。
4、雷擊的一般選擇性
(1)雷擊經常發生在有金屬礦床的地區、江河湖海岸、地下水出口處,山坡與稻田接壤的地上和具有不同電阻率土壤的交界地段易遭雷擊。
(2)在湖沼、底窪地區和地下水位高的地点也容易遭受雷擊。另外地段上的設施狀況,也是影響雷擊選擇性的重要因素。
(3)高聳建築物、構築物容易發生雷擊,金屬結構的建築物,內部有大批金屬體的廠房,或者內部經常潮濕的房間,因導電性好,易發生雷擊。
(4)在曠野,即使建築物不高,但是由于它比較孤立、突出,因而也比較容易遭雷擊;如田間的休息涼亭、草棚、水車棚、工具棚等。
(5)煙囪冒出的熱氣和煙囪排出的大批含有導電微粒和遊離分子氣團,它比空氣易于導電,等同加高了煙囪,易引發雷擊。